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0971-8210311

分手后,恋爱中的转账如何处理?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5-07-07

   一、 引言:

     情侣之间互相转账是很常见的事情,转账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表达爱意、关心或者支持的方式,但是你知道吗?这里面可藏着不少门道,当感情出现波折,这些转账的性质和归属往往就会成为争议的焦点。

    二、恋爱转账类型分析

1.特殊意义或特殊节日的转账

像在七夕节、生日、情人节期间转账 520(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等具有特殊寓意的转账金额,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被认定为情侣之间的赠与行为。因为这些数字已经被大众普遍认知为表达爱意的象征,当一方转出这些金额时,一般默认为是在向对方传递情感的赠与行为。

2.日常小额转账

用于情侣之间日常开销的小额转账,比如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用于购买零食、支付打车费、一起吃饭看电影等费用。这类转账往往是为了维持恋爱关系的正常必要支出,属于一般赠与。因为在恋爱关系中,双方共同参与这些日常活动,小额的资金往来是一种常见的互动形式,而且通常不会有明确的借款约定。

3.大额转账

对于金额较大且没有明确赠与表示的转账,情况就相对复杂一些。如果一方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这笔转账是基于借款的意思,比如有聊天记录中提到 “借我一笔钱周转一下,过段时间还你”,或者有借条、转账备注等凭证,那么这笔转账可能会被认定为借款,在分手后可以要求对方偿还,且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若当事人双方明确该赠与以缔结婚约为目的,那么该赠与应视为“附条件的赠与”,双方分手后导致赠与条件不成就,赠与一方则可请求接受赠与方予以返还。判断是否“大额”应综合双方的收入水平、当地的消费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三、案例分析

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颜某与余某之间保持恋爱关系,恋爱期间颜某通过微信向余某转账37次,金额合计60942元(其中2020年8月25日转账1314元、2020年12月24日转账520元、2021年5月20日转账520元),余某于2021年7月5日向颜某转账3000元。

四、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的规定,结合本案庭审查明的事实,本案中,颜某提交的证据也仅是其与余某之间的转账记录,并无其他证据与之佐证颜某在转账给余某时双方具有借贷的意思表示。因此,未认定双方之间存在民间借贷并无不当。余某虽辩称颜某向其所转款项是双方恋爱期间的赠与,不应当予以返还,但除具有特殊含义字符的金额外,余某也未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颜某向其所转的款项是颜某赠与余某。结合本案颜某、余某恋爱期间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颜某向余某转账的实际,现双方已经分开,从公平角度考虑,本院酌情判决由余某返还颜某20000元。

五、律师建议

恋爱关系中,双方都应该保持理性和坦诚,为了避免双方在分手后产生经济纠纷,情侣间的转账要注意备注款项性质并保留相关书面证据。同时,金钱不是表达爱意的唯一方式,情侣双方应当保持理智,共同建立健康、平等、互相尊重的恋爱关系。如果真的遇到了恋爱转账纠纷,也要冷静处理,可以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再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爱情和金钱都能有一个合适的归宿。

图片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百五十八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中,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接收人等事实,认定彩礼范围。

下列情形给付的财物,不属于彩礼:

(一)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

(二)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

(三)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image.png

                                                                 声明:

                                                                                                   1.本推送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正式法律意见;

                                                                                                          2.针对个案,您有任何法律问题或需要法律服务,欢迎与我们联系。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971-8210311

公司地址: 西宁市海湖新区五四西路安泰大厦东座23层

扫一扫关注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资讯

青海观若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青ICP备2024002256号-1   


  • 首页
  • 电话
  • 返回顶部